A3:综合总第3433期 >2025-08-29编印

农机助农降本增效 “舒糖米”丰收科技兴农
刊发日期:2025-08-2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颗粒归仓。

收割机在田间穿梭作业。

新稻谷装车。

  

本报讯(记者李彦亭丁怡然何云飞实习记者冯小舟)金秋时节,稻谷飘香,双江镇高石村与米心镇龙王村的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收割机隆隆作响,在金色的稻浪中来回穿梭,共同绘就了一幅科技助力农业丰收的生动图景。
  在双江镇高石村,村集体经济组织购置的大型收割机正开足马力工作,收割、脱粒、粉碎秸秆一气呵成。“用村上的收割机,一上午就收完了,比外面便宜得多!”种植户刘其乐呵呵地说。这份实惠源于高石村打出的“农机服务牌”。村党支部书记米友算了一笔账:“市场价收割一亩要150到200元,我们只收110元,加上政府补贴,农户实际每亩只需支付70余元。”此举不仅为农户大幅降低成本,也为村集体带来了超过20万元的收入,实现了降本增效与壮大集体经济的双赢。
  与此同时,在米心镇龙王村,试种的20余亩功能型水稻新品种“舒糖米2号”也喜迎开镰。该品种由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与重庆中一种业联合研发,抗性淀粉含量是普通大米的10倍以上,兼具良好口感和健康功效。重庆青香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夏修学介绍:“预计总产量可达2万斤,按订单价计算收入约20万元,其价格是普通大米的5-6倍。”这不仅是经济效益的提升,更是科技兴农的成功实践。米心镇通过“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结合,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米心镇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王新建表示,下一步将采取“村集体+农业经营主体+农户”模式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增收。
  从双江镇的普惠性农机服务到米心镇的特色稻米产业化试种,都通过科技创新与组织创新,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了农产品价值,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