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特别策划2总第3434期 >2025-09-01编印

高粱红映涪江岸 农文旅共绘潼南新画卷
刊发日期:2025-09-0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山 海



  近日,“广结粱缘醉美玉溪”第三届红高粱文化旅游周成功举办。活动期间,酒香景美、歌声悠扬,特色项目精彩不断,无不展示着潼南乡村振兴发展的全新景象。这不仅是一场节庆,更是潼南以农为基、以文为魂、以旅为体、以商为翼,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透过高粱的红,看见的是产业融合的深,映照的是共同富裕的远。农文商旅融合发展之路要走得更稳,笔者认为,应促进多种资源深度结合,充分发挥本土资源价值,打造文旅品牌,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
  夯实根基,让农业既产粮食更产风景。潼南深知,没有农业的强健,就没有融合的纵深。近年来,潼南以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为契机,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走绿色、有机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培育发展“美丽经济”、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加快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如,潼南没有止步于“卖高粱”,而是把田园变成课堂、把农事变成体验,实现春赏花、夏研学、秋收割、冬开酿,四季皆景、四季可游。
  激发活力,让文化既留乡愁更添潮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潼南把千年文脉“种”进山水之间。双江古镇的明清建筑群化身沉浸式剧场,杨闇公旧居推出红色研学游……文化不再是展柜里的标本,而成了可触摸、可参与、可带走的体验。做好遗迹遗存活化利用文章,利用乡土文化融合旅游资源,深度挖掘本土特色文化,推动文化产业跨界融合,把农业、旅游作为文化传播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形载体,充分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点燃引擎,让产业既连链条更连民心。潼南坚持“农中有旅、旅中有商、商中彰文”,创新推出“五有”共享经济,构建“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的全域格局。按照优势互补、互相借力的思路,潼南可探索找准农文旅产业融合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推进理念融合、业态融合、市场融合、目标融合,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让农业与文旅资源互利共赢,不断延长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而推动乡村振兴。
  高粱红了一年又一年,涪江奔流一程又一程。从“一粒种子”到“一幅画卷”,潼南正以农为笔、以文为墨、以旅为纸、以商为砚,在巴渝大地铺展乡村振兴的壮美长卷。未来的潼南,将不仅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意田园,更将成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共富样板,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写下闪亮的潼南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