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彦亭 冯小舟
“陈书记,塔湾休闲村农场的火龙果熟了。下一期我们去拍火龙果吧,帮老板进行一个销售。”
记者在双江镇五里社区见到陈颖的时候,他正在社区办公室和几位村民商量即将拍摄的内容。
陈颖,五里社区党支部书记。今年6月,开始接触互联网短视频创作,通过几个月的努力,成功成长为一名“村播达人”,帮助村集体经济销售花椒创收25万元,并且入选了新一批农业农村部扶持的100名“星农人”名单。“当时非常惊喜,感觉自己这几个月的努力有了成果。”陈颖说,“但随后,一些压力也随之而来,毕竟在新媒体这条赛道,我还是个新手。”
老兵新传:跨界直播带货
陈颖是一名老兵,2006年退伍后回到社区工作,在农村基层摸爬滚打多年,对这位习惯了田间地头的社区书记来说,互联网世界曾经十分遥远。“我以前从来都没想过我要搞抖音。社区事情本身就多,刷抖音的时间都很少。”陈颖坦言。
跨界转型的背后,是受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华进老师的影响。“华老师是我们社区聘请的‘产业村主任’,他刚来的时候就给我们说,社区做了很多东西,还是要宣传出去,外面才晓得。”陈颖回忆道。
夏初的时候,正值社区上万亩花椒丰收,漫山遍野树上都结着沉甸甸的花椒,为了让更多人看到乡村的魅力,陈颖开始着手抖音创作,注册账号“行走潼南陈颖”发布第一条短视频,记录老百姓采摘花椒的场景。
起步并不轻松,对一名本就不善言辞的村支书更甚。第一次直播时便“手忙脚乱”,因为冷场,原定两小时的直播内容,提前准备的话只够说二十分钟。
但评论区里的鼓励让他看到了互联网传播的力量,“祝陈书记村里的花椒大卖哦”、“陈书记带领村民创收”……没有花哨的剪辑,没有夸张的特效,网友的话语也更坚定了他继续用镜头助力乡村振兴的信念。“我现在了解到,为了壮大集体经济,全国各个省份、地区,很多村支书和第一书记都在网上带货卖东西。”
村播引领:入选全国100名“星农人”
为了适应镜头和直播节奏,陈颖开始了系统学习。今年,我区启动了村播培训计划,采用“理论+实操”的方式,提升“村播达人”网络营销专业化能力,培训内容涵盖直播运营策略、短视频创作、产品知识和文化传播等内容,陈颖也参加了这次培训。
培训中,授课老师为学员讲解平台政策与规则、账号搭建、短视频拍摄及剪辑基础。针对学员们的作品,专家们现场点评反馈答疑,让村播在掌握创作、视频制作、人工智能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用户心理学,找到细分领域,以优质产品、服务、内容、方法、口碑赢得市场,打造现象级IP。
“学到的东西还是很多的,比如说拍视频的小技巧、人设封面的打造、直播带货的方式方法,还有一些老师分享的成功和失败经历。”课上的他认真听取各种理论知识;课后,他与来自全区的学员共同交流经验。
现在的陈颖已经对直播规则十分熟悉,从面对镜头的手忙脚乱,到熟练地向网友推介黄桃罐头和花椒特产。他的抖音账号发布了十多个作品,粉丝也比最初的翻了一倍多。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思维已经在这位社区书记心中扎根。
随着对互联网越来越熟悉,陈颖的视野也更加开阔。在华进的推荐下,他报名参加了由农业农村部指导的“星农人”培育计划,并成功入选新一批“星农人”名单。
土货出圈:“小屏幕”链接“大世界”
“我觉得在互联网上,不管是直播还是拍短视频,最大的作用就是让我们的农副产品有了新的销售渠道。”谈及这段时间的经历,陈颖颇为感慨。
曾经五里社区的花椒种出来以后,只能在地里被动地等待行商前来收购。“只有江津的商人会过来收花椒,他们说多少价,就是多少价,村里的种植户没有一点议价权。”“如今,通过陈书记的直播销售,咱们社区的花椒有了更好的价格和更广的销路。”五里社区本土人才谢飞扬说。
据悉,今年在陈颖直播销售帮助下,村集体经济种植的花椒卖了25万元左右,和往年比,老百姓有了更好的收成,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除了花椒,五里社区还有耙耙柑、火龙果、橘子、樱桃、李子、黄桃等特产,以及火龙果酒、火龙果面等加工产品。“这些特色产品很多,但牌子还没打出去,其实都可以通过网络销售。”陈颖表示。
对于未来,他也有着清晰的规划:账号将继续运营,不仅要拍五里社区,还要拍双江、拍潼南;不仅要拍视频宣传,还要通过直播带货盈利。面对“星农人”这一新身份,陈颖深知责任重大。他不仅要继续提升自己的短视频创作能力,还要探索更多的助农新模式。
“以后如果我们要做的话,会参照那些做得好的地方,帮老百姓卖农副产品,我们不收任何费用,还要贴运费。”陈颖提到了他在抖音上看到的其他地区的成功案例。
从退伍军人到社区书记,再到“村播达人”,陈颖的身份不断增添新内容,但不变的是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初心。互联网这个“小窗口”,正在帮助他和五里社区的居民们撬动“大经济”,开启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潼话田园美·我村我来播 “潼南村播”品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