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环境干净整洁。
垃圾分类。
节约用水。
步行上班。
节能宣传周暨低碳日主题活动现场。
全媒体记者 李扬
9月2日下午6时15分,区人力社保局办公室的丁胜龙仔细检查了电脑、打印机等电器设备,确认电源关闭后才转身出门。在区人力社保局,诸如随手关灯、自觉拧紧水龙头等良好习惯,早已内化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为。在这里,没有“长明灯”,杜绝“长流水”……这样常态化的场景,已成为一种文明风尚。
这一切,皆与我区全力推进“绿色机关”建设息息相关。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基本国情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与此同时,国务院公布的《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已施行多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区积极响应号召,带头争做节约节能典范,努力在绿色机关建设方面走在前列。
为了加快绿色机关建设,我区印发了《潼南区绿色机关建设工作方案》,并成立了潼南区绿色机关建设推进协调小组,由区委组织部(区委直属机关工委)总牵头,区级有关部门配合实施。该《方案》鼓励广大干部职工争当节能先锋,鼓励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以自身模范行为带动和影响身边人,大力营造绿色机关建设的良好氛围,让勤俭节约、低碳办公的自觉行动在全区各级各部门蔚然成风。
区人力社保局就是我区有声有色开展绿色机关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区人力社保局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低碳环保、绿色机关”理念已然深入全局上下每个人的内心。电源开关旁张贴的节能小贴士,餐桌上摆放着“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标牌……在区人力社保局,这样的提醒抬头可见,这样的宣传入眼皆是,时刻告知大家提高节能意识,不断督促大家强化环保意识。
按照节能标准,逐步淘汰高耗能的计算机、打印机等用电设备。另外,充分发挥办公自动化优势,控制纸质文件印刷数量,办公用纸实行双面打印或重复利用,着力提高办公用品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全体机关人员充分认识到开展节水、节电、节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节约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做到节约人人有责、人人有为。有了这样的实践举措,区人力社保局机关能耗近年来呈现不断下降的良好局面。
此外,区人力社保局还组织开展了“光盘行动”活动,要求干部职工从我做起,就餐时做到按需取食,不浪费饭菜,吃光盛入餐盘中的食物,避免舌尖上的浪费。除此之外,还开展了“低碳体验日”活动,倡导全体干部职工停驶公务用车和私家车,采取步行、骑自行车等方式出行,停开办公区域空调一天,停开门厅、走廊、卫生间照明一天,从而体验能源短缺给工作生活带来的不便,进一步增强资源危机意识,不断强化节能意识。
部分单位食堂的食物浪费现象一度成为大难题。为此,区级部门相关单位的“一把手”身体力行、亲自监督剩菜剩饭倾倒问题,发现之后公开曝光,此举收到了良好效果。另外,今年我区还组织开展了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主题活动,制作了直观、新颖、富有趣味性的图板,供大家参观学习。广大干部职工路过图板、驻足观看,起到了提示、警醒和增长知识的作用,大大增强了大家的节能减排意识。
桂林街道则围绕创建绿色机关,利用一楼大厅的电子显示屏宣传低碳和节能理念。同时,他们在微信工作群发出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开展节约一滴水、一度电等活动号召,并在卫生间、食堂等场所的醒目位置粘贴节水节电标识,呼吁大家文明用餐、拒绝浪费,做到节能有德、节俭有道……
绿色机关,其含义就是践行节约、低碳、循环、生态环保、人与自然和谐等理念,在机关的组织、建设、运转、发展以及人力、财力、物力等各个领域和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公共管理和服务保障效益。也就是说,要在机关建设的管理科学化进程中,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节约目标的实现。”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绿色机关,需要抓住关键,从重点环节入手。水、电、油等是机关最主要的耗能项目,在这些领域必须对症下药、精准施策,着力堵塞浪费漏洞。
在绿色机关建设过程中,我区进一步强化工作部署,从身边细节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油、一分电话费、降低一次性用品使用率等做起,将绿色环保意识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将低碳办公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加强公务用车统一集中管理,严禁公车私用,切实落实公务车辆管理制度和车辆回场制度。合理限制用油量和洗车费用,减少车辆出行次数,在集体公务活动集中乘车,非紧急公务外出尽量乘坐公交车。干部职工公务出差尽量采取多人拼车形式,节约燃油费和差旅费支出……
绿色机关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今后,我区将咬定目标不放松,持续完善制度建设,不断创新管理手段,一以贯之做好公共机构节能减排这篇大文章,全力推进绿色机关建设进程。
记者手记
扎实推进绿色机关建设
近日,区委、区政府印发了《潼南区绿色机关建设工作方案》,扎实推进集约化、智能化、规范化的绿色机关建设,这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有力呼应。
在笔者看来,绿色机关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重要举措和具体体现,有利于不断提高机关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绿色机关建设,制度是关键。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觉悟不能代替制度。绿色机关建设不是一句话、一个口号,更不是几次推进会、几张宣传海报就可以实现的。每一个公共机关在绿色机关建设中担负着何种职责,政府在绿色机关建设过程中应如何制定合理有效的规划,各机关部门如何切实有效采取措施,针对落实情况应如何激励和监督等,都需要通过制度的方式予以明确。要切实将绿色机关的考核工作纳入机关日常考核,与机关工作人员的日常考核挂钩,与机关工作人员的绩效、奖金挂钩,才能避免制度空转。
绿色机关建设,重点在落实。抓好绿色机关建设的落实,不仅是按部就班地抓好制度建设和执行,更要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和设施,切实让绿色机关建设可落实、能落实、真落实。以垃圾分类为例,这是绿色机关建设中最容易推进的工作之一。然而,不少单位设置了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分类垃圾箱,但在垃圾终端处理上没有真正实现分类,垃圾分类的效果并不明显。“分类回收、合并处理”的现象不仅会使绿色机关建设大打折扣,也会挫伤参与者的积极性。因此,在机关垃圾分类工作中,不仅要注意垃圾的分类搜集,更要在垃圾终端处理上配套相应的人员、设施。此外,在“互联网+”时代,相关部门应尽可能推进绿色机关信息化建设,打造“互联网+绿色机关建设”的数据平台,加快实现绿色机关建设事务的精细、动态、智能化管理。
绿色机关建设,氛围要跟上。只有让每一个机关成员参与进来,绿色机关建设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在推进绿色机关建设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切实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机关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中,让机关工作人员真正认同绿色创建、参与绿色创建、共享绿色创建。
当然,绿色发展不仅仅是机关的事,破解长期形成的非生态工作和生活习惯,还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而绿色机关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对于逐步推进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建设等至关重要。
绿色机关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绿色机关建设已成为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共识,让我们从创建“绿色机关”的点滴小事做起,倡导绿色办公、出行和生活方式,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动全区绿色机关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