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社会·综合总第2356期 >2020-05-19编印

龙形镇一河一策改善水环境质量
推进河长制 实现河长治水常清
刊发日期:2020-05-1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清除河岸垃圾

清除河岸垃圾

打捞河中漂浮物

打捞河中漂浮物


  

全媒体记者 徐旭

  蓝天碧水,和风拂面,5月15日上午,记者漫步在龙形镇豹子沟水库堤岸上,看着映照在水库里面的山脉和翠树,顿感身在山水画中的惬意。“这几年镇上结合蓝天碧水整治行动,花大力气对镇内包括饮用水源在内的溪流进行综合整治,水质有了明显改善。”龙形镇负责人介绍说,豹子沟水库只是我镇保护生态环境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加强水域保护守住青山绿水
  一直以来,龙形镇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天蓝、山绿、水清、景美”为总目标,创新河长工作机制,深入开展马跃溪、南岸滩等入境河流支流,以及畜禽污染、人居环境三项治理,保护碧水蓝天,守住绿水青山。
  “过去清澈的豹子沟水库又回来了!”这是生活在该水库周围村民们共同的喜事。豹子沟、南岸滩等河流支流作为龙形镇辖区的入境溪流,曾在过去几年,一度被污染过。尤其是谭家沟、烂泥沟、峦棠溪等入境溪流从一条“见水就有鱼”的清澈河流变成了人人捂鼻走的臭水沟。“要还老百姓一方干净水源”,龙形镇党委政府看在眼里,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对沿河养殖场、居民生活污水直排、农业面源等污染进行集中有效整治成为工作重中之重。
  “从2016年起,龙形镇对辖区豹子沟水库、南岸滩支流等7处水资源,实行河长制,一河一策,镇村分级、专人管理,分别建立整改清单和台账,即镇每月进行巡河,村每半月进行巡河,推进河长制落地见效。”该负责人说,为巩固治理成果,持续提高治河治水实效,龙形镇针对自身问题,开出相应“药方”,采取控源、截污、引流、清淤、生态修复等多种措施,对各条水系进行综合治理,全力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如今,辖区水源水质长期稳定在Ⅳ类以上。

创新治理举措强化责任落实
  在治理畜禽污染方面,龙形镇按照“控量、减产、转产”要求,创新提出了“四个三”机制,即制定了“三个限制”和“三牌监管”两项措施,严明“三条铁律”和“三个一律”两项规矩,实现畜禽治污标本兼治。
  “其中‘三个限制’分别是全域实行限养,划定禁养区和可养区,减少养殖片区。”据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的做法对养殖户实行限量,以其消纳能力定其养殖数量,控制养殖规模,减少规模以上养殖户。“三牌监管”则是对养殖大户、一般养殖户、养殖散户分别实行红牌、黄牌、蓝牌监管,由各级干部负责进行不同频次的巡查监督。“三条铁规”和“三个一律”则是对畜禽养殖的要求和对产生不同污染的处罚力度。
  在创新环境治理“三三制”方面,该镇将责任落到“人头”上,将环境治理与自身工作相结合。“‘三三制’就是明确‘三责任’、坚持‘三考评’、实行‘三联动’。”该负责人表示,首先明确了村(社区)主体行政责任,农户、业主主体责任,路长街长“两长”责任,并在辖区显著位置设立“路长、街长公示牌”,负责辖区和路段环境卫生巡査监督,受理和处置群众投诉环境问题。同时,该镇坚持月检查、季考评以及年度考核制度,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相应的工作经费等。此外,该镇还实行卫生保洁管理联动、环境治理通报联动、治理成效奖惩联动,切实做好环境治理工作。
  “虽然我们的工作量大,但看到老百姓用上安全放心的水,心里乐滋滋的。”结束采访时,龙形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付出总会有收获”,绿水青山是龙形镇的重要资源,龙形要利用好、保护好这片绿水青山。如今,山清水秀、风景怡人的龙形,便是最好的实践。

记者手记
  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我区按照中央、市委要求,高位推动、快速行动,出方案、定目标、建制度,一系列改革举措落地生根,一系列专项治水行动迅速展开,江河湖库有了健康守护责任人,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好图景正逐渐变为现实。
  经过多年河长制的施行,让我们更加看到了河长制在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性,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同时,河长也需要我区各级领导干部继续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把管水治水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把责任放在心里、扛在肩上,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真正俯下身子参与到污染防治攻坚战中来,做到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
  “只要我们以更大的力度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那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的要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在我镇将随处可见。”龙形镇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