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副刊总第2540期 >2021-02-02编印

春 潮
刊发日期:2021-02-0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

  

卓芸

漫步

立春。
风柔了,水暖了,迎春花黄了,鼠曲草绿了。
傍晚出门,漫步涪江河畔。
夕阳快要落山,西边天空笼罩在浅蓝的雾霭中,微微泛黄。
涪江岸边,一片繁忙景象。芦苇、香蒲、水葱、藨草、艾蒿、狐尾藻,簇簇丛生。蔬菜地里韭菜吐芽、黄瓜秧分叶、豆角苗破土,绿油油地延伸在江岸边。栈道旁的水杉光秃秃的枝条长出了新绿,蓝花楹的叶片层层叠叠地掩映在一起,柳枝披上了绿芽,美人蕉含苞,格桑花绽放,点点人影浮在视野的尽头。大地融融,绿如碧玉。与草木相比,这里少了一份人的喧嚣,因为疫情还未散去,春节还有些时日。
走近江边,江面宽绰,水波不兴。江南岸边停泊着红栏杆、黄顶盖的游船。黄昏时分,游船带着橘色的灯光,徐徐在江上浮动。听江流水声,溶溶流畅,充满了无限春意。一群野鸭,挨挨挤挤在沙滩上,有两只还在水中,迟迟不肯上岸。
水边枯叶残根中,已生出了比茅花大,比竹笋小的芦芽,吐露鲜绿。
湿地里云雀安静地飞行,临江的树上传来倦鸟的啁啾。
眼见着夕阳一寸一寸西沉,印在大地上的光影一里一里退却。天渐渐黑了,暮色笼罩着大地,一切陷入无边的静谧。大地入眠,江河入眠,草木入眠,人亦入眠。
然而,春潮却在涌动,万物也将峥嵘。

垂钓

午后,阴沉的天空,下起雨来,大地温润又宁静。
这是今年的第一场春雨。城里的银杏树大多已枯老,街边的树丛中,背着小孩的老阿婆,正捡着榕树凋落的枯枝。雨从榕树的缝隙间漏下,滴落在水泥地上。
从城里行走至乡村,见田地的秧苗一点点绿了起来,路旁的枯叶也萌生出斑斑绿芽。春雨潇潇,罗家尖坡道观上的山峦碧雾蒙蒙。坡上虽可见斑斑枯枝残叶,但山丘、树木、农舍、田地无不浸润在春雨中,滋润而丰泽。溪边的茅草多半已被割掉,这里一丛,那里一丛。水面明亮了,田野宽广了。远处,鱼塘沐浴在春雨中。雨淅淅沥沥,滴落在鱼塘里,雨点在鱼塘里跳跃,溅起无数水花。
梅花浸香,山茶溢红,田陌的绿油亮滋润,山峦的碧袅袅飘烟,这春雨,催熟了春色。
归来行至朝阳湖畔,见一个垂钓者伫立水边,头上戴着草帽,身上披着雨衣,面朝湖水。钓鱼竿倾斜水边,水面上红浮漂在雨中不停晃动,垂钓者却纹丝不动,似泥塑木刻般的安静。是谁不惧春雨湿身,一门心思融进,点点滴滴的春潮中。突然,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起竿,见没鱼诱饵还在,又抛入水中,目光也落入水中,丝毫不理会走近他的人,那背影像一尊雕像。
翠绿的农田在雨幕的遮掩下,仿佛远去,天地间除了雨点的噼啪声,还有初生的小鱼时不时跃出水面的啵刺声。我急于避雨,走了一段路回身,看见那个瘦小的身影还在与湖水对峙。
湖面雾气蒙蒙,一只白鹅如春帆,穿雨而来,他们都在春雨中守候。

登山

雨歇,登上龙多山,在半山腰上席地而坐。
眼前一大片高高低低的农田,田里秧苗青青,油菜花初开。二月里那黄绿相间的色调,远远近近鲜明的,令人振奋。远山溶溶,清风淡淡,一只白鹭展翅朝山下悠悠飞去。离开城里时,天空还一片白蒙蒙,到达山上约半小时,乌云翻卷着向北而去,阳光似雨一般倾洒而下。
雨后,万物生辉,色彩是何等的绚丽呀!
山崖、田陌处处可见蓬勃生长的白茅根,茎叶上的白絮,迎风飘展。洋槐树抽出新绿,桐子树挂出花蕾,野菊花张开枝叶、桃花吐露淡红。
大地还在枯荣交替中,山间清冷的寒气,还有些逼人。
起身继续上山,山势陡峭,大小不同的石窟分布在崖壁上。一脉山泉水从西岩石壁的小孔里潺潺流出,落入石潭中,潭水清澈透明。东岩石壁上数十丈的刻字,融古铄今,碑刻书风细劲雄健,方整秀丽。山中摩崖造像千余座,龛七十余,以佛教造像为主,依山就势浮雕而成。在古时,龙多山为巴、蜀两国分界线,而今为潼南、合川交界处。千百年的悠悠古道,通往山顶的南天门。
门里庙宇相连,香烟缭绕,僧人道长皆有。这里既有汉传佛教的龙佛寺,又有汉传道教的太清宫,两种不同的文化,在龙多山上兼容并蓄,融合共生。从真武殿出来,太阳越升越高,将碧蓝的天空和明亮的山谷区分得清清楚楚。
准备离开时,太阳已经西斜,周围的群山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轻烟。
此时,站在山顶观落日,霞光披身,面容染上了红晕。无论山峦,还是庙宇,以及含苞的花、散落的草,无不披上夕阳,令龙多山的春色也灿然如焰。
你看,春潮漫卷山坡,滚滚而来。